读读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读读看书 > 顾廷烨和他妈咪一起重生了 > 第17章 再见盛明兰

第17章 再见盛明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白玉京看着床上已经会走会爬的焕姐儿有些惴惴不安:“她还是有些手段的,明知道那三个贱奴是我派过去的,这事儿又损及你爹的颜面,处理得不好,容易叫你爹记恨我。”

顾廷烨此时也九岁多了,古时候的男女多早慧,有些人家的孩儿十二三就成亲生娃的也不少。就听顾廷烨说:“娘,这事儿你就别插手了,儿去处理吧。”

顾廷烨是个心狠手辣的,上辈子这小杀神的外号也不是混叫的。白玉京看着他眼珠子一转估计有人要遭殃。

赵姨娘因为此次大伤元气需要好好静养,小哥儿的洗三办得简单,顾偃开和白玉京都没有挑明这件事的前因后果,顾偃开只觉得又得了个儿子很高兴。

以前爹妈总是说他不生孩子有碍侯府传承,现在他有三个儿子了,倒是把四五两房的人给比下去了。就是这起名儿让他犯了难,他决定从长计议找个先生给算算八字再定。

等到这哥儿满月之时定了个‘煌’字。

白玉京已经懒得去想这个字是好还是坏,她只是听顾廷烨的注意,把那个背主的婆子打发到了秦微的院子。煌哥儿满月的时候,人已经去了几天了。

这事儿白玉京干得漂亮,就说那婆子是个照顾人的,叫她去伺候秦小姐吧,秦微那头怎么想白玉京就懒得管了,谁叫这院子她做主呢?

白玉京又听顾廷烨说,那婆子家中的儿子前几日在赌坊里犯了事被人抓起来了。

世上哪有这般巧的事,左不过顾廷烨的手段罢了,至于顾廷烨打的什么注意,白玉京就不得而知了。

至于那两个小丫鬟,自然是不能再留了,送去了庄子上干农活去了,为了表示主母仁义,把她们家中的姐妹提溜上来继续伺候赵姨娘。那赵姨娘起初害怕这两人又继续害自己总是不敢让他们进院来伺候,后来发现,这两人也同样怕自己,听白玉京给自己分析,这两丫鬟全家的死契都在她手上,这才安心些些。

这件事最大的受益人,其实是那个一直伺候顾廷烟的梅香。

要说梅香没劝过赵姨娘,她劝过的,一来赵姨娘自己贪嘴,二来她觉得梅香是杞人忧天了。结果自己吃了大苦头才知道梅香这丫头是个忠心的,是以就更离不开了,看梅香到了年纪,求着白玉京找了个账房管事的俊儿子配了,嫁在侯府里,自然就继续留在赵姨娘身边伺候了。

赵姨娘自己还封了个厚厚的嫁妆,说了,这丫鬟总之是不能离开自己的,以后成了婚也和自己过日子。

梅香成了赵姨娘的眼珠子,现在活儿也不用干,欢欢喜喜的绣嫁妆去了。

侯府里一下子多了两个小公子,到了年底也是一府热热闹闹的。

白玉京最后还是给顾偃开抬了两房姨娘上来,赵姨娘人都成那样了,大夫说了,她这模样日后好不好再生是两回事,恐怕当事人双方都会有阴影了。

白玉京看着远处正在推杯换盏的顾偃开,心里觉得,那可不吗,还没见过哪家男人急色到要把个大肚婆按在床上强要的,结果差点一杆子挑死两条命,顾偃开没吓出个阳.痿.不.举那就是祖宗保佑了,要让他以后都对着赵姨娘再来什么兴致,估计也难。

新来的姨娘都是丰腴形的,说起来倒是好笑,顾廷烨亲自去找的两家良家,温文尔雅知书达理,最重要的,是会些诗词书画,反正就是照着大秦氏的性情,好生养的身子寻摸的,诓他老爹说是白玉京找的。

要不怎说儿是爹肚子里的蛔虫,这两个如花似玉的美娇娘还真就入了顾偃开的法眼,自从赵姨娘生后,就再没来过白玉京的房里找她的不痛快。

顾偃开这老头心里和明镜一样,这一两个月发觉白玉京那阴阳怪气的模样心里有亏,又看着赵姨娘那半死不活的样子心里更难受了。

是以,临到过年的时候,上书给白玉京请封了个一品诰命,给赵姨娘抬了抬身家,定了个贵妾,白玉京又给补了一刀,让里外尊称赵姨娘一声如夫人。

一般来说,家中正头娘子还活着,家中是没有如夫人这种东西的,只有正头娘子死了或者和男人分居了,男人宠爱的妾室才会有个这个尊称,比如当朝一品李阁老家那不贤发疯的老妻,顾忌妻族地位一直没有合离,但是夫妻分居,各自养小的,老妻养了面首,李阁老有他的如夫人,这倒是京中人人念叨的笑谈。

可顾偃开的赵姨娘却是得了主母的眼缘亲自拉拔起来的,这事儿传出去了,谁不说白玉京一声贤惠?

顾廷烟经过了这一年,看着母亲豁出一条命去得了这个封赏,还不是正式的,心里百感交集。

看了看怀里的弟弟,又看了看一旁的母亲,心里陡然生出一股狠辣劲儿,说:“母亲,我不想嫁人了。”

那时正值寒冬腊月,又准备过年了,等过了这年,顾廷烟就十一了,这个岁数的小女孩,是可以适当相看了的。

顾廷烟仿佛长大了,不再是从前那个怯弱的小女孩,她望着白玉京说:“母亲,我想和二弟一样习武,母亲可会支持我?”

还没等白玉京说话,赵姨娘就说:“你胡说什么?女子哪有不嫁人的?你不嫁人想做什么?”

顾廷烟的眼睛里似乎有烽火,就听她说:“我想和木兰一样,上阵杀敌,保卫疆土。”

白玉京摸着顾廷烟的脑袋瓜,“烟儿真的长大了,不光能保护姨娘,还能保护母亲,以后更是要保护黎民百姓。”

现在的顾廷烟,出去读了一年书,虽然诗文平平,可是也懂了不少道理,她读过木兰辞,羡慕木兰的英勇,认识了几个外头的小娘子,和董家的两个小娘子打得火热,董兮兮订了婚,定的是个八品官的大儿子,比她还要小个半岁,只是订婚还未成亲,两家也是看着对方奇货可居早早的把儿女亲事定了。

可董兮兮脸上没了往日的神采,她私底下与顾廷烟抱怨,说自己不喜欢那位公子,只因那公子家中虽然是做个小官的,可是他的学问却不如何,还有两个通房,说着说着,眼泪就流下来。

这成婚是好事,那也要两方欢喜,这般待价而沽的姻亲其实就是那时候成婚的模样。白玉京也劝过顾廷烟,自己不也是扛着几百万两银子砸开了这侯府的大门,从一商户女有了当今的一品诰命?

顾廷烟问:“母亲你开心吗?”

白玉京叹了一声:“你需知,人活着多有失意,谁又可能事事顺遂呢?谁的手里都不会尽是好牌,把一手烂牌打好了,那才是本事。”

如何把烂牌打好?顾廷烟选择了习武,她跑去和顾廷烨说好了,过完年,就要拜师习武的。

白玉京无奈的摇了摇头,赵姨娘还在歉疚着,自己这母子三人太叫白玉京操心了。那边,顾廷烨乐呵呵的回来了,说是,盛府的女眷答应,腊八节一起在城外施粥布善。

看着顾廷烨这臭小子乐得和个傻子似的,白玉京手里剥了个橘子塞他嘴里:“吃吧,口水都要流出来了。”

顾廷烨嚼吧嚼吧囫囵个的吞了下去,问:“娘,咱们啥时候去和明兰提亲?”

白玉京白了儿子一眼:“你也不怕把人家小姑娘吓着。”

顾廷烨不乐意了:“你可瞧见齐衡那模样了,你也不怕把我吓着。”

白玉京认真的想了想,说:“明兰现在还小,况且这事儿变数太大,倒是可以和她祖母先透露咱们这意思,等明兰满了十岁,再定亲就是了,不过呀,这事儿不好张杨的,否则坏了人家姑娘名声。”

白玉京说的是有道理的,所以等腊八节那天,白玉京拉着顾廷烟顾廷烨姐弟两的时候,顾廷烟万分不解为何自己这满脸黑气的弟弟,看到那盛家女眷就两眼放光了?

白玉京的手都要被儿子捏烂了,两方一见礼的时候一介绍,等介绍到盛明兰的时候,眼瞧着顾廷烟那脸都红到耳朵根了。

那天风雪停了,不太冷的,盛明兰瞧着面前的几个人,也是懵灯转向的。倒是顾廷烟和董家两姐妹落落大方的和她们攀谈起来。

一同来的,还有忠勤伯府的女眷,那时候的盛华兰还处在怨妇阶段,白玉京准备先朝着她击破,所以,她找了个机会和盛华兰接近。

白玉京这笼络人的本事,还是有一些的,加上她现在身上也有了诰命,哪怕以前再不是个东西,现在也不容小觑了。

最后,那一日的施粥活动以圆满结束。

其实往日这种送米面送温暖的活动大户人家也都会做,只是他们多是布施吃的,穿的棉衣什么的却是很少的,因为衣裳铺盖都要花钱。

可是白玉京最不缺的就是钱了,所以这次倒是衣服棉被有的是,质量是很低下的那一种,可就算是这样,也足够穷苦人家过完这个冬天的了。

盛家大娘子对白玉京赞许有加,还约着她改日去盛府做客。

马车里顾廷烨傻呵呵的笑,心里再想:“还是娘有注意,这不就成了。”

临走,白玉京拿出一尊上好的白玉观音,让王氏带回去送给老夫人,就说是她这个做远房晚辈的一点子心意。

王氏有些摸不着头脑,等她傻呵呵的带着那白玉观音回去给盛老太太的时候,盛老太太打开那观音,看到观音落的款,不禁眼眶有些湿润。

明兰在旁边开解,母女两一问,这才知道,盛老太太娘家徐家,和白玉京母家徐家乃是同宗。

金陵徐氏和扬州徐氏都是江南不可小觑的家族,这二徐虽然分别立于江南两地,可是也是时常有往来的。

这尊观音,当时是盛老太太成婚的时候,白玉京的外祖父送给她的贺礼,白玉观音一共有两尊,一尊给了盛老太太,一尊留在扬州,示意两家的羁绊仍在,要长久往来。

可是这么多年两家并无关系,早就断了,现在白玉京把这观音送来就是投石问路,可到底存了什么心,盛老太太看不透。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