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读读看书 > 我有一个废品站 > 第36章 第三十六回

第36章 第三十六回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冬日,略有些寒冷的房间内,于欢在带着队员们学习。

屋内陈设简单。

队员们一左一右分成两排,坐在四张条凳上,形成了一个向内的半圆。

圆心是于欢和她身后的黑板。

于欢身后那块略显粗糙的黑板,是她用空间里的木头和墨水制作的。

把巨大的木头裁成薄厚适中的木板,磨平表面,在上面喷上一层墨水。

墨水干了之后再喷一层,再晾干。

反复几次之后,一块自制的简易黑板便做成了。

“粉笔”于欢用的滑石。

这东西山上就有,并不难找。

许多小孩子很喜欢拿这东西在地上乱画。

夏天那会儿,小石头起热痱子,就是用这东西治好的。比现代的痱子粉还好用。

滑石本身是白色的,质地柔软脆弱,用手就能轻易掰开。

可以在坚硬的表面留下白色的痕迹。

对于欢来说,是天然的粉笔。

就是不太好用。

于欢自制的黑板配上这种随处可见的天然粉笔,书写起来痕迹并不是很明显,擦掉也有些困难。

但对现阶段来说,足够了。

——都是不要钱的东西,还要什么自行车呢?

于欢很知足。

这一会儿,于欢正拿着滑石“粉笔”,在黑板上一笔一划写下今天的教学内容。

日、月、水、火

山、田、石、土

怕大家看不清楚,她把每个字都写的大大的,还反复描画了几遍。

于欢为了“备课”,在空间中翻了不少资料。

这些年国学兴起,好多有孩子的家庭多少都会有些“古文书”。

比如古代经典启蒙类书籍:《三字经》、《千字文》、《百家姓》。

又比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孔子》、《古诗三百首》、《孝经》、《弟子规》、《增广贤文》、《孙子兵法》……等等等等。

于欢家的废品站这些年收了不少。

其中好多还是同样内容、不同版本的。

有带图画的、带拼音的、还有中英文对照版本的。

不同版本,里面的翻译、标注也有所区别。

于欢在里头挑拣了半天,最终找了几本自己认为不错的。里面有繁体原文,翻译详尽,不少生僻字还带了拼音。

古代的启蒙书记,不止是教人认字,更是一种对天文地理、历史人文、伦理道德的阐述。

只要是文字,便有倾向,在于欢眼里,这是一种文化渗透。

对新荒村的大家来说,无异于一种思想结构的重铸。

因此,她在选择第一本“教学书”的时候便十分谨慎。

于欢拿着这些书,正在苦恼到底是从三字经、还是从千字文开始,突然在角落看到了一本《幼儿园必认汉字》。

那是很薄的一本书,里面简单直白的列了许多常用字,还标注着可爱的注音和简笔画。

内容都是些诸如风雨雷电、手足舌牙之类。

只有常见字,不像三字经那些富有含义。

用来认字用,简直完美!

于欢当即眼睛便亮了。

这本书是用的简体字,但问题也不大。

她的“图书馆”里可不止一本《新华字典》,挨个翻译过来便是!

…………

今日是于欢开启教学模式的第三天。

前两天,于欢教会了这批“大龄”学生们从壹到拾的写法。

因为这十个数字的繁体笔画多,写起来颇有些复杂。

于欢每天只教五个字,便让初学认字的“学生”们费尽了脑细胞。

好在“学生”们都是肯吃苦的,学起来十分认真。

于欢在上面写完,一个字一个字教大家读,然后再教笔画的写法。

如此教过几遍之后,大家就拿着毛笔,沾水在于欢做的石板上反复练习。

因为石板太重,没办法用手拿着写。

第一天,大家是把石板放在条凳上,自己蹲在地上练的写字。

当天晚上,于欢连夜做了两条细长的桌子,他们这才能坐着练字。

今天要教的字比较简单,全都是繁简同体,于欢一口气写了八个。

这会儿,学生们坐在桌前,认真的在石板上写着字。

红姑手中拿着于欢给她的毛笔,写的尤其认真。

作为一个孩子的娘,她自己都没想过可以跟着于欢学写字。

和她同样想法的,还有钱娘子,以及狩猎队另一位尚还年轻的何家墨春。

她们作为这个时代的女性,哪怕此地看起来再怎么“男女平等”,实际上,还是要受到诸多限制。

大多数时候,她们是家中男人的附属,是“财产”,是牺牲品,是家中沉默的牛马。

她们没有姓氏。在家的时候姓是父亲给的,出嫁之后,便冠了夫姓。

比如红姑夫家姓王,所以实际上,她对外正式的称呼是王某氏。

是在她的丈夫失踪、婆家无人,她决定顶立起门户后,她才变回红姑,成了她自己。

她们没有资格拥有任何东西,包括自己九死一生生下来的孩子,也是夫家的“血脉”。

尤其,女子不被允许参加科考,永远无法掌握“权利”。

是以,在于欢叫住她的时候,红姑是既惊且喜的。

惊喜过后,她很珍惜这个机会。

每天的教学结束之后,红姑自己在家,把这些字反复写了无数遍。

…………

那一日,于欢是在红姑进来送热水,轻手轻脚打算离开时猛然意识到不对的。

狩猎队一共十六个人,再加上一个小石头,于欢只买了十七支毛笔。

——就像是默认家长不需要识字,她下意识忽略了红姑。

她怎么会那么轻易的,就忽略了一直默默为家里付出的红姑呢?

于欢毕竟是从和平时代来的人,天生有底气无视霸权。

因此,她似乎在不知不觉中,把自己代入了这世界上位者中的一员。

先是忽略身边的人,下一步也许就会觉得女性在这个时代被压迫也无可厚非。

再进一步,是不是也会觉得家仆、下人、甚至连奴隶的存在都是理所当然的事情呢?

然后一步一步,被这个时代同化,变成腐朽的一员……

意识到这一点时,于欢生生打了个冷战。

几乎是立刻地,于欢叫住红姑,近乎强硬的让她跟大家一起学识字,并把自己的那支毛笔给了她。

同时,她在心中暗暗发誓,绝对不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人无完人。

于欢不是圣人,好在她知道反省。

她在意识到不对的那一刻,立刻做出了改正。

很久以后,于欢会感谢今天的自己。

因为她的坚持,她得以保持本心,没有被这个世界腐蚀。

…………

于欢的教学方法堪称简单粗暴。

早上教一遍,晚上复习一遍。

隔上几天再抽查一下。

没有生动形象的教学,更没有趣味联想、耐心引导。

她的教学方法可以用四个字总结:死记硬背。

幸好学生们都是好糊弄的,竟也没对她的方法提出异议。

若是放在现代,于欢觉得自己能被愤怒的家长打爆投诉电话。

实际上,他们对于欢简直是感恩戴德。

肉眼可见的,所有人对于欢愈发尊敬。

就连一直拿她当亲弟弟看的红姑都是如此。

于欢面嫩,原本大伙儿虽然佩服她的本事,闲暇之余还能互相打趣几句。

现在,多了一层“先生”滤镜,队员们在于欢面前突然乖巧起来。

于欢一皱眉,大伙儿就想立正。

体现在早晚的训练上,训练效果陡然提升了一大截儿。

而于欢对此一无所知,她每天按部就班的忙碌着,还欣慰的以为队员们终于自己开窍了呢。

天气越来越冷,逐渐到了滴水结冰的程度。

大家早晚练字的时候,手常常冻的通红,僵硬的拿笔都开始费劲。

于欢不敢在屋子里生火取暖,一群人窝在密闭空间里烧炭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她在空间里翻了一通,最后在一本农业杂志上找到了火炕的做法。

这一天,队员们扛着满满的收获从山上下来。

于欢突然宣布自己明日要沐修一天,叫他们跟着小林哥上山。

瘦猴诧异道:“好好的怎地突然要沐修?”

小林哥抿唇,低声说:“我刚看你下陷阱时顿了一下,不会是崴脚了吧?”

“什么?老大崴脚了?!”

“哪里哪里?严重不?”

“我家有治跌打损伤的药油,我这就回去给你取来。”初夏说着,转身就要往家跑。

于欢连忙叫住他:“初夏等等!我脚没事儿。我明天有事要做。”

于欢说:“最近天越来越冷了,练字要把手露出来,一动不动坐上半天。我怕大伙儿久了遭不住,打算在屋里盘个火炕取暖。”

“盘火炕?那是什么?”

恒朝此时还没有火炕这种东西,但更北边的胡族据说有类似的东西。

果然,作为林家军后代的小林哥解释道:“是胡族的东西。我听说是在屋子里挖坑,在坑洞里点火,烟顺着烟道排出去,屋里就会变得温暖如春。”

于欢高兴的点头:“就是这样。我以前在书上见过做法,打算明日试着做一下。”

“哇!”一群人听的很是神往:“要是有这东西,冬天娃儿和老人们就不用遭罪了啊。”

此地冬天很冷,因为没有更好的取暖措施,许多人家都是硬抗。

有条件的顶多在屋子里生个火盆,其实作用并不大。

身强力壮的年轻人还好,体弱之人就格外痛苦些。

很多时候,大家盖着被子睡上一觉,都不知道第二天能不能醒过来。

“要干活儿叫我们呀。”一个年轻的队员叫道:“咱们人多,一人搭一把手儿,干起来才快。”

“就是就是,老大你这就见外了,干活怎么能不叫我们。”

“是呐,明个儿咱们都来,要做什么你尽管说!”

于欢闻言笑了,点头道:“那好,明日我等你们一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