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妙真将信写好后,来到了与那人约定的地方,那人依旧是一身粗布麻衣,见了杨妙真写的信后大为欣喜。
“哎呀姑娘,你的字可真好,一点也不比那些男子的差!”
杨妙真笑了笑,谦逊地摇了摇头。
连夸她的字好都要与男子的比较一番,杨妙真觉得那句夸赞并无太大意义。
辞别那人之前,杨妙真好奇地问他,“你弟弟在山东过得如何?”
“不算好也不算坏吧,那地方的吃食他不太习惯、水土也和江南截然不同,不过弟媳就是他在当地娶到的,他能吃苦耐劳、又是大块头,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将军们也重用他...”
杨妙真点点头,与那人告别。
她定是要离开余杭的,只是不知道该向往何处。
往南走的路并没有多少人熟悉,往北正好可以乘船走水路去往中原,于是杨妙真终于决定了方向。
将马匹在驿站安顿好了之后,杨妙真乘上了北上的船只。
听着船夫熟悉亲切的歌声,杨妙真有种难以言说的失落感。
没有见到叶兰姑,是产生这股失落感的缘由。
离开了余杭,只怕是更难再见到叶兰姑了,杨妙真甚至觉得她们今生缘分已尽。
看来她注定要孤单一生,她不会再遇到兰姑那样好的人、也不会再遇到令她动心的灵魂。
在水面上了飘了几日之后,杨妙真到达了京口。
她扶着岸边的石柱小心翼翼地下了船,然后同船夫道了谢。
京口也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杨妙真撑着油纸伞进入城内,然后四处搜寻着客栈旅店。
路过有几家客栈,但里面看起来人很多,杨妙真不太想住在过于热闹的地方,只好继续寻找。
静谧的小巷子深处有一家很古朴的客栈,杨妙真眼前一亮,满心欣慰地走了进去。
伙计接过她手里湿漉漉的雨伞晾在窗边,老板热情地招呼着她来到前台。
“姑娘是打尖还是住店啊?”
“先住上几晚,普通房间便好。”
接过门牌后,杨妙真跟着伙计上了楼,房间里很干净,这令她更为舒心了。
在窗前的小桌子上看了一会雨,伴随着淅淅沥沥的雨声,杨妙真又抽出一本师尊送给她的道经读了起来。
度过了下雨天之后,第二日天气放晴了起来,杨妙真带着些许期待出了客栈,想去街道上走走。
石板路上还有未晾干的雨水,杨妙真躲过一滩滩的水洼,小心地提着衣摆。
逛到中午,杨妙真看见不远处有家店面很有特色的酒馆,四周攀着绿叶藤蔓、还开着几多牵娇艳的黄花。
杨妙真情不自禁地走了进去,坐在角落里点了几碟菜。
正吃着,前面传来喧闹的声音。
“别走啊小娘子,说好了要陪我喝酒的——”
“我何时答应了?松开!”
“诶!乱动什么,别以为大爷我看不出你这小贱蹄子是做什么营生的,装什么清高啊?”
“呵,你看出什么了?说说看——”
“哈哈哈,你同我走,和我喝酒去,我就告诉你...”
“松开,快点,不然我可不客气了!”
杨妙真被他们的声音吸引,抬起眼看了过去。
这一看,竟让她猛地一惊。
那正在被几个富家子弟骚扰的女子,看起来格外眼熟。
不,不只是眼熟,那张脸曾千百次地出现在杨妙真的梦里,同她紧拥、亲吻、缠绵...
杨妙真本能地站了起来,然后快步走过去。
她的心跳快的厉害,快的像是要蹦出来。
走的近了,杨妙真看见了对方愈发清晰的面容,看到那双格外亲切熟悉的、俏丽多情的眸子,看到了那两道月牙般弯曲的细眉。
她穿着红白相间的间色裙,衣袖正被一个醉醺醺的男子拉扯着。
杨妙真快步走到对方面前,挡下了男人还想骚扰的手。
“你们在做什么?”杨妙真冷冷地看向那人。
“呦,你是哪里来的小白脸?想要英雄救美啊?不对...嚯,原来你也是个女人啊,不过老子没看中你,别担心哈——”
那人色迷迷地扫过杨妙真的前胸和脖颈,嘲讽地瞥了她一眼。
“你在讽刺我?还要对她行不轨之事?”
“对啊,那又怎么样?快让开,别在这娘们唧唧的!”一旁的男子也凑过来,推搡了一下杨妙真的胳膊。
“让开!”杨妙真猛地一甩手臂,将那人晃的往后退了几步。
“诶诶诶,你想做什么?”
几个人皆站了起来,眼神突然变得狠厉起来。
“哈哈,我这位朋友刚刚来到京口、不懂规矩,你们不要见怪,我同你们走——”叶兰姑怕他们伤害杨妙真,连忙娇媚一笑打起圆场,拉了一把杨妙真身后的衣角。
店家看见这场面,也不敢擅自拉架,那几个富家子弟都是不能惹的,他们不敢将自家生意赔上。
杨妙真像是没听到一样,还将腰间的佩剑拿了起来。
“你们若是还不走,就别怪我剑下不留情了。”
说罢,杨妙真冷着脸一手握住做工精美的剑柄、一手握着剑鞘,然后缓缓将剑身往外抽。
“唰——”
被抽出的瞬间,那一小段的剑身便发出晃眼的银光,直直射进那几人的眼睛里,剑刃看起来锋利无比、透着一股强烈的寒气,不知沾过多少人的鲜血。
“你是江湖中人?哪个门派的?”其中一人有些紧张地开口问道。
杨妙真冷冷一笑、一言不发,继续将剑身往外抽了抽。
几人瞬间害怕起来,本能地转身就跑。
见他们被吓跑,杨妙真缓缓将剑收了回去。
“你不用如此帮我的,他们不会把我怎样、我也不是吃素的,若真跟他们走了、到时候可有他们好看的。”叶兰姑笑着说道。
杨妙真的心跳更快了,有些紧张地梗了梗脖子,缓缓转过了身。
四目相对,二人顿时都安静下来。
叶兰姑没想到会在京口遇到杨妙真,她还以为这辈子都不会在见到对方,毕竟她们本就不是一个世界的人。
杨妙真此时不是应该呆在道观里吗?难道也是为了那玲珑塔中的宝珠才下山的?
她的脸庞还是同小时候那样清瘦,只是骨架大了一些、也长的比她高了,穿着深青色的道袍、腰间挂着那把利剑,看起来颇有些仙风道骨。
那双清冷凌厉的丹凤眼微微上扬,看起来疏离又冷漠,两道细长的眉毛在眉骨处下折,为她的面容添了几分傲气。
杨妙真紧闭着双唇,微厚的下唇有些发颤。
“多谢姑娘。”叶兰姑轻声说道。
杨妙真的视线早就偏移开来,她不敢长时间对着对方的视线。
兰姑为什么叫她“姑娘”,是不认得她的吗?
“无妨...”杨妙真的声音有些颤抖。
叶兰姑看了一眼正在门外看热闹的几人,“你瞧咱们在这儿说话、倒是影响人家生意了,要不要坐下来聊?”随后用眼神有意地看向角落里杨妙真刚刚坐的位置。
“好..”
杨妙真匆匆扫了一眼门外的人,低头走在前面,叶兰姑跟着她来到角落里,杨妙真叫来伙计又添了两道荤菜,叶兰姑不愿她再破费、抢着把钱给付了。
“哪有让恩人破费的道理?”叶兰姑笑着眨了眨眼。
杨妙真愣了愣,垂下眼将银子紧紧攥在手里。
“姑娘从哪里来?”
叶兰姑含着笑看她,见她一直垂着眼、心里猜测着她定是又不好意思了。
不知为何,杨妙真突然有了一种近乡情怯的感觉,日思夜想的心上人就在眼前、这让她难以置信又格外惶恐不安,而且她身上那股幽香一直往杨妙真的鼻子里钻、令她有些眩晕。
“从余杭来。”
“余杭?那可是个好地方~”
“嗯...”杨妙真抬眼看了她一眼,却见她正笑吟吟地望着自己。
“我见你穿着道袍,你是道门弟子吗?”
“嗯。”杨妙真只会点头应声,紧张的再说不出其他话来。
看见叶兰姑拿着筷子夹着饭菜,她竟紧张的连饭也吃不下了。
“你既是余杭的道士,为何来京口?是来游山玩水的吗?”叶兰姑托起下巴看向她,眼睛眯了眯。
杨妙真的眼神有些闪躲,咽了咽唾液。
“我刚刚下山,此番出门是来俗世历练的,于是就选了北上的路线,昨日刚到京口...”
杨妙真从前不会骗人,叶兰姑对她的这番说辞很快就信了。
既然不是来同她争玲珑塔的,叶兰姑便放松警惕了一些,拿下托着下巴的手抱着臂膀,神情玩味地看着对方。
“我对算卦略懂一二,我刚刚猜了猜...
你的道号...可叫妙真?”
杨妙真的脑袋突然“轰”的一声。
她猛地抬起头来,惊喜又诧异地看向叶兰姑。
却见对方正浅笑着看着她,眼睛里闪过一丝狡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