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读读看书 > 为臣(我在新朝干基建) > 第5章 与民更始

第5章 与民更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宦者令年届五十,见舒父正在院中,十分满意,又见众人在庭中跪拜,便也打开圣旨,宣道:

“奉天承运天子,诏曰:新朝初立,与民更始,今工部有臣舒安民,通读农书,技艺皆熟,不辞辛苦,耗时十年,调理太原、上郡、雁门等地水土,朕心甚慰。朕思屯田大计,故特将屯田部独立,不受工部约束,另设大农令一,卿可为之。钦此。”

舒父一时间呆住,没有反应过来,沈氏离他又有些远,不好提示,一时间只能干着急。

宦者令见状,微微上前一步,道:“大农令,接旨吧?”

舒安民忙跪谢,口中道:“臣舒安民,谢圣人提擢!圣人万年,大姜万年!”

舒白忙从袖中取了两枚金锞子,送与那宦者令。

宦者令不动声色地收下了金锞子,又对舒父笑眯眯道:“圣人口谕,大农令无需特意进宫谢他,近日事忙,等下月初一,圣人会在明光宫赐下宫宴,届时舒大人再入宫谢恩不迟。”

舒白起身和舒亭送宦者令出了舒府,庭中众人也回到了食案旁,舒父正盯着圣旨,不知所措。

长嫂连氏本想起身向公爹道贺,但见舒父只是看着圣旨发呆,便也不好开口。

舒慈小朋友正在给自己舀甜汤,无奈他个子矮了些,甜汤离他又远,难以够到,舒蓝便自然地接过他的漆碗,给弟弟舀了满满一碗。舒蓝自己也没吃饱,便伸长胳膊,给自己扯了只炙鹅腿,今天的炙鹅外焦里嫩,舒蓝很是喜欢,当下便有滋有味地啃起来。

“儿贺阿爹高升,以此杯蜜酒,为阿爹庆。”舒颜起身,恭敬地向舒安民敬贺。

连氏见状,松了口气,连忙跟上,糯米团看见阿姐如此这般,也放下手中的甜汤,学着阿姐的模样,奶声奶气道:“儿也贺阿爹高升,以......此杯牛乳,为阿爹庆。”

可怜的小阿慈,找了半天,才在阿兄的手边找到了那壶牛乳。

阿兄真坏!舒慈心中很是愤懑不平:居然把牛乳藏到他自己手边!

一旁浑然不知被骂的舒蓝,嘴里的鹅腿还未嚼烂,但眼下气氛都到这儿了,他也不得不跟上队形,举起银杯中所剩的半杯牛乳,嘴里因含着鹅肉而含糊不清:“儿同贺!!!”

沈氏忙拉着自家郎君受了孩儿们的礼,舒白回来后,舒蓝还兴冲冲地和母亲、长兄、长嫂讨论起要买些烟花、长明灯来庆祝。

饭毕,舒父舒母回了南院,舒白和连氏也回了房,舒蓝轻车熟路地让星沉取出自己一早让人去邺都第一酒楼凤凰楼排队买来的茶酥、数九梅花糕、山药软酪、双虾包等十二样点心,便拽着颜、慈进了自己的院子。

南院。舒父处。

沈氏轻声埋怨道:“郎君怎的今日和丢了魂似的?这可是郎君的大喜事。”

舒安民沉默良久,温吞道:“圣人并不识得我,我与兄长亦不是从龙之臣,骤而拔擢,不知是福是祸,恐殃及家中。”

舒颜和舒慈二人在云中长大,云中点心种类偏少,亦不比邺都的点心做地精巧,是以当阿兄取出那一盒十二样点心时,舒慈小朋友两眼放光。

舒蓝将点心盒子推到妹弟面前,让他们“敞开了吃”。舒慈登时忘记了刚才席上阿兄抢占的牛乳,开始大吃特吃。舒颜被那一抹红色吸引,捻起一块数九梅花糕,这种点心栩栩如生,又做了渐变色,展示出红、粉、白三种颜色,尝起来有枝头清雪之味。

舒蓝扭捏半天,开口道:“阿颜,小慈,你们会怨恨阿爹阿娘当日抛下你们,把你们留在云中老家吗?”

话音刚落,舒蓝登时羞愤欲死,觉得自己简直是全大姜,不,加上南面的吴国,和西面的关外胡地,最不会问话的人。

真好啊,整个大姜都生不出他这样嘴笨的蠢材。舒蓝无语望苍穹,今晚连颗星星都没有,星星都被他蠢地藏起来了。

这也太明显了。舒蓝。舒逢之。舒三公子。

自己真是有负兄长所托,明明一月前兄长还耐心地耳提面命,教了他许多次“如何不着痕迹地在不打草惊蛇的情况下完成此次问话必要时可用酒肉点心礼物等物件辅助”——结果一到赤膊上阵,依然全部白搭。

早知道,就让兄长自己来问了。舒蓝挤出笑脸,勉强笑着活下去。

这边舒蓝还在一秒钟六百个心理活动,反复横跳到自己眼皮都酸了;那边眼疾手快的大风纪官舒颜,已经拦下了幼弟伸向最后一块山药软酪的小手。

舒颜眼神示意:今日已经吃了许多块点心,再吃明日就要肚疼了!

糯米团子秒懂,恋恋不舍地松开手,舔舔自己的手指,推开了心爱的山药软酪。

“阿兄,我从未怨恨过阿爹阿娘,小慈也没有。小慈他只是不爱说话,这是小慈性格使然,而非刻意冷落人。”担心幼弟

点心吃多了会积食,舒颜取了些蜂蜜,调了温水让幼弟喝下去。

舒慈的确吃多了,正吃得直打嗝,舒蓝上前给这小子拍拍,还不忘嘲笑道:“慢点吃,我和你阿姐又不会同你这小孩抢!”

“阿兄,父亲他,是个难得的好人,也是个好官。”舒颜端坐,敛色,诚恳地说道。

这一点毋庸置疑,舒蓝也赞同地重重点头。

舒安民是这乱世之中,少有的,善良而热忱,单纯而真挚的实心人。

舒蓝还记得,在自己幼年时,舒父是个彻头彻尾的种地爱好者,或许因着祁县产茶,这块土地格外受到神农氏的眷顾。

在父亲的手里,就没有长不好的农作物。远近的祁民遇到自家麦子、蔬菜长不好的,纷纷去叩舒家的大门。舒安民是个最和气不过的好人,向来是来者不拒,还常常亲去对方的麦田、菜圃里实地考察,是以在当地素有美名。

“小时候,父亲常带着我和阿兄去田里和菜圃认农作物,兄长过目不忘,我却资质平平,没少挨兄长的骂。”气氛到这里变得轻松起来,舒蓝也忍不住莞尔,“有这么一个厉害的兄长,我也没法子,什么都要压我一头。”

“阿兄,这些我都能认清,我不输给长兄!”舒慈吃人嘴软,比起长兄舒白的全套科举大礼包,显然是阿兄舒蓝的点心盒子更讨这小朋友的欢心,“下次你若再与长兄比试,就带上我!我定能助阿兄赢下这一局!”

“哟,”舒蓝很是欣喜,“这么说我们几个里面,小慈才是最得父亲真传的!”

等到舒蓝长大一点,前夏悼文帝听闻舒安民的贤名,特地派了人来云中,征召他入工部屯田为官。

悼文皇帝是位雄才大略的君主,接手了深度腐化、积重难返的朝堂后,一心想重振大夏荣光,在位十一年励精图治,更是欲实施新政以兴国。无奈天不假年,还未等到新政起效,悼文帝便于次年病逝,去时还未满三十岁。夏朝又重回四分五裂、万民困苦的境地,十年间换了五位帝王,却再无一位明君。

可这些,只存在于舒蓝的记忆里,阿颜和小慈,从一开始,他们就是被扔下的小孩。

出生没多久,便被送回祁县交给祖父祖母抚养,一来是叔父安泽膝下无子、姑姑安岁又出嫁了,两位老人难免寂寞;二来——

“若有朝一日,邺都事急,至少老家得留下几条血脉。”

那一年,调皮的小舒蓝去院子里捡球,正看见大伯安国拍着父亲安民的肩膀,如是说。

“其实我很喜欢在老家的生活,阿兄”,提到云中郡,女孩的眸子里似盛了满天星海,“云中天地辽阔,风景壮美,在这样的地方长大,人也会变得通透明达、心胸宽广。我喜欢云中的秋风,云中的大雪,云中的汤面,云中的祁人。”

“祖父授我箭术,祖母教我诗书,叔父给我花用,我并不比旁人缺什么”,女孩看向埋头苦吃的幼弟,笑道,“还有小慈,小慈喜好农书,好的农书少见,这爱好可烧钱了。许多珍稀书籍,都是叔父去找来给他的。只要见到有的,凭对方开多少价,为着小慈开心,叔父也会毫不犹豫地取出金饼去换。”

正在喝蜂蜜水的舒慈小朋友,闻言乖巧地点头。

舒颜拿了一只双虾包,咬了一口,虾肉的香气盈溢出来。云中背靠大陆,荤腥以牛羊肉为主,平日里好吃的虾蟹极为少见,不比邺都贵人云集,天南地北的食材都能找得。

“当年,伯父为了家族前程,去邺都为官,而后,父亲也跟随了伯父的脚步。他们何尝不是放弃了云中安稳的生活,忍受骨肉分离之苦,去乱世之中的都城讨生活呢?”

“若不是二位长辈辛苦多年,在邺都站稳脚跟,我们今日也没有这么好吃的点心吃呀。”女孩俏皮地对兄长眨眨眼。

“而且此次升迁之事,是福非祸。阿爹多年一直埋头苦干,被圣人看见了,圣人欣赏阿爹,希望阿爹能更专心地做事。以后咱们家,可有一往无前的好日子过呢。”

女孩吃完一整只双虾包,又喝了一口梅子羹。

舒蓝听得感动,他想到,母亲当日带着他和兄长投奔邺都大伯家之时,大伯父舒安国公务事忙,大伯娘苏氏体虚病弱,母亲主动揽起了管家之责,事无巨细,将府中上下诸事打点地井井有条。

从此,舒母沈氏便和大伯、大伯娘一家住在一起,在家中带着众多儿侄,直至今日。

当日的兄妹谈话,以舒蓝让舒颜带走剩下的数九梅花酥和双虾包、蟹黄团,又盯着舒慈喝完两大杯蜂蜜水而告终。舒慈摸着圆滚滚的肚皮欢快地走了,舒颜则回了自己的房中,将点心分了一半给侍女雪霁。

雪霁将分得的点心收好,关切地问道:“女公子,今日三公子是何意啊?”

舒颜捧了一卷书在读,随口答道:“阿兄没什么意思,他是个最没心眼的。今天哪怕不为着问这件事,他也会带我和小慈去吃邺都的点心。

这应当是长兄的意思。做父母的这事不好开口,二位兄长便代劳了。”

见雪霁这丫头仍然柳眉微颦,女孩打趣道:“雪霁,那梅花酥没什么,可双虾包和蟹黄团是要趁热吃的,一会儿凉了,可就腥了,打开尝尝。”

雪霁忙应了,咬了一口蟹黄团,温热的蟹黄流入舌尖,雪霁眼里冒出惊喜的光。

“二位兄长也没恶意,他们都是很好的人。阿爹阿娘也一样,若是他们完全不在意,这事揭过不理就是,何苦迟迟难以询问,以至于被长兄发现,使得长兄不得不主动出面试探。”

女孩由衷感叹:祖母爱看史书,舒家老宅藏书甚富,她自幼耳濡目染,也爱看。历朝历代,多少父母对子女生而不管、甚至恶意加害,有时看得她冷汗涟涟,梦中惊醒。

南院,舒白处。

舒白听得弟弟一字不漏的复述,亦深深为幼妹的发言而触动。他本以为,要徐徐对幼妹进行呵护和开解,才能让她走出小时候被父母送往老家、朝中事忙起来一年也见不上父母一次的阴影;

却没想到,幼妹根本没这阴影。

阿颜被祖父祖母养的很好,小慈也被叔父和阿颜带的很好。

舒白内心畅快不已,戍边五年的日子已经结束,廉将军准了他调回邺都之情,他能够陪伴在绢娘和希儿身边,几个弟妹也长得很好,没有走偏,没有成纨绔,没有自怨自艾,没有整日怨怼。

舒白本以为,舒家的日子会这样平淡而美好地一日日过下去;

直到三日后,圣人颁下的一道新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