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读读看书 > [袁许] 尘中雪 > 第44章 第 44 章

第44章 第 44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霸王,天不怕地不怕,出手又狠,有一次把大哥鼻血都打出来了,父亲还是连我们二人一起罚。”

“事后,罚站结束了,我父亲把我和我哥叫去书房。先对我哥说,今天你没有错,是袁朗动的手,不要以为爹糊涂,可既然你没有错,爹为何连你一起罚?”

“我哥说,这样处理比较好。”

“我爹说,你若不忿,尽管说,不用拍爹的马屁。”

“可我哥说,真的这样比较好。”

“我爹问为什么。我哥才说,有一次我跟袁朗打架,你只罚袁朗站而没有罚我,结果第二次我被他揍得更惨。我爹又说,袁朗那兔崽子打你,你告诉我不就好了吗。我哥说,不告还好,告了打得更惨!”

许三多听了哭笑不得。

“我哥说,所以像这样处理最好,不管我有没有错,连带着也罚一罚站,事后我俩就和了。”

“接着,我父亲又问我,你来说,今天是谁的错?我回答,是我的错。”

“我父亲说,你打了人,但你心里还是很清楚嘛。我说当然了,是非对错我心里还是知道的。”

“父亲问,那既然是你错,我什么还要罚哥哥?”

“我说,你是给我面子。”

“父亲又问,我给你面子干什么?”

“我想了想,回答他,你希望我以后更爱护哥哥,对哥哥好一点。”

“父亲说,你明白就行,兄弟手足之间,打断骨头连着筋。”

“于是我想明白这个道理后,就再也没那样打过我哥。我们兄弟之间的矛盾也减少了很多。”

中国人奉行“难得糊涂”,但心里门儿清。这东方智慧里的道理,洋人可能想一辈子也想不明白。

一个人如果没有原则地变,别人会看轻你。而如果不知变化,条条路也走不通。

许三多听完怔了半晌,也从袁朗讲的例子中悟到不少,双眼一亮:“下次我们佛学院考试做论述的时候,我能把你这个例子写进去么?”

袁朗笑着敲了下他的头:“看来今晚你给了我灵感,我也给了你不少灵感。”

许三多笑得牙不见眼,忽而想起什么:“以前好像都没听你提过你哥哥。”

袁朗顿了下:“他……在大帅为讨伐张勋进行马厂誓师时,遇刺了。”

许三多一愣:“……抱歉,我不该问的。”

“无事。既然选择了从政,这些都是早有心理准备的结局。”袁朗抚上许三多的脸,“我哥去的时候,孓然一身,也没拖累谁。可我现在有你,我会更加小心。”

许三多闭上眼,贴着袁朗掌心,内心有些酸涩:幸好他在袁朗平安的时候遇见他。人,一旦内心有牵挂,也许会成为软肋,然而对强者而言,也可能会是护身符。他希望彼此之间这份牵挂能始终护住袁朗。

二人又说了会儿话,许三多靠着袁朗睡了。袁朗沉沉盯着窗外夜色……

皖系颓势难掩,最后一博,他也会拼尽全力。然而就像今天许三多说的,佛法讲求【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所以不执着,接纳一切的无常和变化。

无常可以是由好变坏,也可以是又坏变好。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天,他会在原则不变、捍卫自己理想的前提下,当变则变,兼容并包,谋求新的政治合作。

TBC:

本章兄弟童年故事,化用自曾仕强老师《易经的奥秘》一书中所举教育子女的例子。顺便推荐一下这本书,由通识性地讲《易经》来讲做人处事的道理。儒、释、道三家,在世间法这个层面有不少共通的地方。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