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二十三对奇迹
文/红叶
第十一章高考那些日子 (3)
为了让刘凯璇专心高考,父亲告诉她这段时间不必做家务了,他请了一个临时保姆,
负责做饭,洗衣服打扫等琐事,保姆不住宿,每天晚上准备好晚饭就回家。
将晚报的边边角角都仔细读完,甚至连报纸缝里广告也看了一遍后,刘书华踱进了
孩子们的房间,儿子还没回家,可能是和同学们打篮球去了,女儿回学校去上晚自
习。为了高考,这孩子也真辛苦,每天起早贪黑地用功,应付那些简直是做不完的
习题和模拟考试。
刘书华无意中看见女儿放在书桌上的日记本,打开一看,里面写着的都是些伤感消
沉的文字和诗,光看看那些诗的名字就够悲观厌世的了,什么“ 我的墓志铭”,
“ 生命是一杯苦酒”,“ 在死亡的朽木上” 等等。
他感到惊讶,感到无法了解自己的女儿,一个刚满十八岁的女孩子,正是花样年华,
生活在父母的羽翼庇护之下,衣食无忧,却满纸写着悲观厌世,单单是为了对高考
的厌烦吗?
合上日记本,刘书华随即又安慰自己,青春期的女孩子都是脾气稀奇古怪的,情绪
起伏不定,特别敏感,过了这段时期,等到她结婚成家后就好了。
晚上十点左右,听见钥匙在锁孔里轻轻转动的声音,刘书华就知道是陶燕凌回家来
了。
多奇怪的一家人,夫妻同住在一个屋檐下,却已经有三年不说话,也不见面。
陶燕凌像做贼一样轻手轻脚地溜了进来,每次她总是先到孩子们的房间里查看一下,
然后钻进自己的房间。
“ 妈,你回来了。” 刘凯璇在灯下做功课,还没有睡,她怯怯地问候道。
刘凯璇有点怕母亲,从她有记忆开始,母亲几乎没有一天是不发脾气的,即使偶然
不发脾气的时候也是拉着张长脸,让人一看就知道她在这个家里是活受罪。
“ 嗯。” 母亲淡淡地回答。
“ 你弟弟呢?”
“ 他已经睡着了。”
在另外一个房间里,刘书华其实并没有睡着,听见妻子说话的声音隔墙轻轻传来,
刘书华心中郁闷。这么多年来,陶燕凌差不多每天要和他吵闹,动不动就要发脾气,
现在家里气氛这样冰冷压抑,这不能不说是妻子所造成的。
最近三年妻子更加过份,每天早出晚归,基本见不到人影,就连孩子们也很少见到
母亲,有时她回到家,孩子们已经睡着了。
说来也可笑,三年来他和妻子只有一次偶遇,是在梦远新村的大门口,妻子看见他
就象白日见鬼一样扭头拼命跑,跑得远远的躲在一个角落里,直到看见他走远了以
后才出来。
但是,除了忍耐之外,又能怎么样呢?因着他软弱的个性,他也不可能带着孩子们
单独生活。离婚闹得满城风雨,别人不知会在背后怎样嘲笑议论他呢。只要她不离
婚就行了,刘书华对妻子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性的忍耐,他幻想着妻子有一天能够
改变,回心转意,一家人在一起好好过日子。
看完孩子们,回到自己的房间,陶燕凌仍然情绪低落,这个家就像一个枷锁,那摆
脱不了的沉重责任,压得她喘不过气来,就想歇斯底里地叫喊发泄一番。
陶燕凌今年虽然快五十岁了,但争强好胜的性格,一点都没随年龄增长而改变。她
自视甚高,从小就想着要出人头地,雄心勃勃。
她的父母早年离异,生母在她三岁时弃她而去,父母后来各自成立家庭,谁都不要
这个多余的女儿,将她丢给了祖父母抚养。祖父母的家庭虽然还算富裕,但也没有
给过她多少温暖和关注,这种特殊的成长环境养成了她倔强独立的性格。
成年后经人介绍,陶燕凌嫁给了刘书华,婚后她对丈夫越来越了解,也越来不满意,
起初,她想扶助刘书华成名立业,但刘书华生性淡泊软弱,不热衷功名,在大学里
教书多年,仍然只是个讲师职称。他胸无大志,处世消极,让她非常失望。
陶燕凌开始懊悔自己的婚姻,她认为以她的努力和才能,如果没有丈夫和孩子的拖
累,一定大有成就。
她也不是没有试图解脱过,两代人的命运有时惊人地相似,仿佛冥冥中的轮回,历
史的重演。她的生母在三岁抛弃了她,也就是那么巧,陶燕凌在女儿刘凯璇三岁的
时候也爱上了另外一个男人,一个她心目中理想的男人,于是她试图抛弃家庭去追
求爱情。
无奈时代不同了,新社会管得严,特别是对于男女情事,乱搞男女关系那是要坐牢
的。在七十年代,离婚是件惊天动地的大事,工作单位,领导,就连居委会都来干
涉,那个男人同她一样已有家室,更是难上加难。
最后虽然陶燕凌离了婚,但那个男人却临阵退缩了,这件事闹得满城风雨,陶燕凌
名声狼藉,还受到了组织上的警告批评。为了平息流言蜚语,她只得又主动打报告
要求同刘书华复婚,回归家庭,还想办法调动了工作单位。
虽然两人复婚,但对于陶燕凌来说,这只是迫于压力的权宜之计,即使后来又生了
小儿子刘晓龙,但她仍然对丈夫极度不满意,离婚的念头星星之火般埋藏在她心里
从来没有熄灭过。
结婚这么多年,刘书华虽然这两年评上了个副教授,但仍然无权无势,让陶燕凌很
是看不起他。他们的夫妻生活也不和谐,每过一次房事都要大吵一场,天长日久,
她心里的积怨越来越深。
孩子们也令她失望,大女儿刘凯璇多愁善感,不够聪明伶俐,善解人意,又爱胡思
乱想,白日做梦,性格倔强而任性。小时候体弱多病,光是每次送她上医院就让人
烦心透了,而且当初要不是因为这个孩子束缚手脚,她也许早就能从这个不幸福的
婚姻挣脱出来了,她实在从心底里不喜欢这个女儿。
小儿子刘晓龙是她所宠爱的,可是他遗传了他父亲那份不求上进、缺乏雄心壮志的
脾气,功课考得好全是凭小聪明。
更糟糕的是他遗传了他父亲对文学的爱好,平时喜欢读读小说杂志报纸,写写日记
文章什么的,这正是陶燕凌所厌恶的,她认为是不务正业。
“ 就是为了你们两个孩子,我才忍了这么多年。”每次陶燕凌这么说时,她的心里
充满了怨恨。她将孩子看成是她幸福路上的障碍,如果不是为了他们,她早该同他
们的父亲离婚了。
她从不想说这话会伤了孩子们的心,尤其是女儿刘凯璇,是个非常敏感的孩子,这
样的孩子容易玻璃心,一言不合就会受伤害。
她工作单位的人并不清楚她的家务事,陶燕凌也从来不对同事朋友提起她的苦恼,
在外人看来,她有个好丈夫,儿女双全,令人羡慕。但那只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
罢了。
于是陶燕凌开始追求事业,进修专业课程,学英语,她希望能够凭自己的努力改变
命运,在事业上出人头地,取得成功。
陶燕凌打定了主意,无论如何她一定要同刘书华离婚,如今女儿已经十八岁了,等
到小儿子刘晓龙考上了大学,那么她的任务也完成了。她决定,头天接到刘晓龙的
大学录取通知书,第二天她就离婚!
刘凯璇望着母亲紧紧关闭的门,心底涌起了一股难言的寂寞和伤感。
外面,夜色浓重,将一切景物都笼罩在无边无际的黑沉沉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