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读看书

繁体版 简体版
读读看书 > 抛弃阴湿男鬼后 > 第13章 13

第13章 13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听说国舅爷府上丢了个孩子,正兴师动众地满京都里找呢。”

“今日圣上不悦,莫不是因了这桩事?”

“可不是嘛,谁知道国舅爷手底下偷偷养着这样多的谋士,暗中不知还有多少死士哩。”

“如今京都里能帮衬上的世家都派了人去寻,圣上平日哪有这权力……叫外邦人看见,以为天子比不上一个……”

“呸呸呸,快闭嘴吧你!脑袋不要了……”

那人低声蛐蛐了两句,面上不依不饶:“不足为惧。”

“糖饼来喽——”店小二的声音盖过旁人,径直传到赵知耳畔,赵知抬眼正对上店小二的笑脸。

“客官您慢用。”

赵知今日闲来无事,到客栈一楼的茶厅用膳,只是随意寻了一处僻静些的地,偏偏听见隔壁有人大肆议论起当今天子。

她对这些事一知半解,寻常也无人与她讲说,如今听着,她倒觉得这天子的处境怎与话本子里即将被篡位的皇帝一般了。

外戚独大,边境不宁。

吃起店家做的糖饼,专门配着酸酸甜甜的水饭,早膳吃得极其舒心。

离开客栈,她随着众人往礼部的南院去。今日天刚蒙蒙亮,南院的东墙上已张贴好今年春闱中第者的名单。

东墙处人头攒动,里三层外三层的人围得水泄不通,考生们纷纷踮脚而望,有的用劲扒拉开身前的人只为探出头去看上一眼。

众人对着榜文指指点点,赵知站在人群末流,依稀听见一些人唏嘘不已,亦有人兴奋得自人群中冲出来,嘴上高呼着:“中了中了!我中了!”

眼见实在无法挤到前排去,赵知索性放弃。

她母亲已请了小厮去打听,只是她还未曾听到便用过早膳出了门来。她常在姑苏,极少见这样热闹的场景,听闻初初挂榜时,燕京车马喧天,热闹非凡。她如今来得晚,只能在末流欣赏一番此处的人山人海罢。

在街上随意逛起来,倒也不着急回去听兄长的消息。以她长久以来对兄长的了解,赵疏应当有个不错的名次,即使不是前三甲也勉强能混上第四第五吧。

离了姑苏,倒是觉得处处要比姑苏好玩。她在街上遇上过传闻是碎叶城中的人,生得魁梧,一头金棕色卷发,与中原人大不相同。

赵知还发现,他们通常眼窝深邃,好似是双目含情,暗送秋波。她默默在心底将这些外邦人与兄长比较起来。

今日第三次碰上外邦人,她倒是越发好奇他们能否听得懂燕朝官话了。只是她口不能言,无法试探。

此番想着想着,脚步又踏回客栈了。

客栈中摆起了酒席,赵知费解,却见自家兄长站在人堆里与人攀谈,不停作揖。

明欢眼尖看见了刚回来的赵知,从人群里挤过来,她道:“姑娘方才去哪里了,可叫奴婢好找。”

赵知打了手势:“随便逛了逛。”

“姑娘,”明欢面上是溢出来的笑,语气满是欢喜,“咱家公子中了探花了!”

“你可知探花郎,历来挑的都是三甲里最最年轻英俊的公子,”明欢眼眸闪亮,“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待公子簪上花,怕是连牡丹都要逊色几分呢。”

见明欢沉醉喜悦的模样,赵知抿唇笑着,拍了拍明欢的手,一面寻了空隙钻回房里去。

“姑娘!老爷临时在客栈摆了宴,你怎么不留下来尝尝?”

赵知捂着耳朵跑了。

回房见着林逾静,她道:“你偏偏晚来一会儿,不然你也能瞧见来传信的人,敲锣打鼓,好不热闹。”

赵知眨巴眨巴眼睛。

“哎呀,如今我这心也算是落在肚子里了。不若待你哥哥进了朝堂,我们举家迁入燕京来。”

“也方便你哥哥每日休沐归家,不叫他在京都让人欺负了也找不成帮手。”

“真是个好主意,我这就去跟老爷提一提。”

林逾静自说自话一番,顿时敲定好了赵府未来的选址,头也不回地去寻赵渡了。

赵知无奈地站在原地,看着母亲的背影。忽的肩上被拍了拍,她猛地回头,正巧对上赵疏一双桃花眼。

好了,看着确实与外邦人有几分相似。

“站在这里作甚,怎么不去吃吃兄长的庆功宴?”

赵知不屑一顾,手势:“寒酸。”

“诶?哪有你这样气人的妹妹,只是时间仓促来不及准备,一会儿晚膳我们便去这燕京最大的酒楼!”

赵知没去过,睁大双眼看着赵疏。

赵疏面上得意:“我们做哥哥的,自然不会同妹妹计较。你只要乖乖道歉,我就带上你去吃。”

谁稀罕。

赵知头一甩,进门立刻将门拴上了。

屋内静悄悄的,她端着坐具到窗前坐下。她的房间背靠客栈后院,院中一树雪白梨花开得繁盛,氤氲一层香气,探头探脑地伸出一枝梨花到赵知窗前。

她伸手去够,指尖碰到花苞,那树枝簌簌晃动片刻,抖下几瓣梨花,花瓣随风落在院中。

右手扶着窗棂,她探出半边身子,随即折下一枝梨花。

恰好花开如雪,恰好花开满枝。

她速速去抽屉中取了木匣子,将梨花枝放入其中。

匣子“啪嗒”一声扣上,同房门打开的声响一同落下。

赵知抬头去看,正是明欢推门而来。

“姑娘,你这是做什么呢?”

赵知挥挥手,示意她上前,道:“写封信去,寄到边关。”

明欢恍然大悟,忙到书案上取墨条研墨。少量水倒入砚台,明欢拿墨条轻轻一蘸,在砚台中打转磨着。

平铺信笺,赵知端坐案前写了起来。

墨汁顺毛而落,沾在发黄的信笺上,陆陆续续写就一篇书信来。

明欢拿起写完的信笺,对在窗外投进来的光上,端详一番,点头道:“姑娘的字真是好看。不过,姑娘寄这么一枝花做什么?”

赵知提笔在空白纸页上写道:“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可是姑娘,边关生活艰苦,寄这么一枝花不是浪费马力么?”明欢皱眉疑惑。

赵知低头,若有所思,片刻写道:“托父亲与新米一道带去。”

赵渡自与楼玄尽相认,便定时购置粮食支援边境。只是他一人力量微小,大燕与北境的战争中,在粮草上,大燕总是吃亏的一方。

“得想办法多多支援才是。”赵知如是想着,回忆起前夜里一家人聚在一起用膳时,赵渡闲扯的话来。

赵渡道:“如今眼见着北方打起仗来,西方小国也是蠢蠢欲动。北境之地多以骑射取胜,且在粮草战略上以‘打草谷’的方式斡旋。越往西去,大燕没有的蚊虫鼠蚁多见,西方族人颇会从中取毒制毒……”

“姑娘,时候不早了,可要安排晚膳了?”

明欢的话打断了赵知的回忆,意识回笼,赵知将信笺叠好,递给明欢。

一只盛着燕京鲜花的匣子随运粮的镖局一同自姑苏出发。赵渡从姑苏的粮库中取出少量的新米,再就近自北方的边陲小镇拨粮送往北境战火连天之地。

只是越往北方的镇上粮食越少,由姑苏直达战场的陆路上,要沿途收集不少粮食。

梨枝不出两三日便蔫了,送到楼玄尽手中时只是一节干枯的枝干。明欢不理解赵知的用意,楼玄尽却见着匣子笑了。

下次相见,或许就是冬日了。

赵疏中探花后,要参加皇帝亲赐的琼林宴,宴后与状元及榜眼一起簪花、骑马、游街,他便顺势留在京中。赵知随父母亲一同回了姑苏宅邸,自林逾静提起要迁往燕京后,家中仆从已开始收拾家当。

赵知到家时,院中廊下已摆上收拣妥当的木箱,一眼望去,整个院子空空荡荡。

“姑娘,现在开始收拾您房中的物件了,姑娘有什么吩咐吗?”赵三禄躬身前来迎接,开口询问。

赵知周遭巡视一番,拉了拉明欢的袖子。明欢见状,跟着赵三禄往雁声阁去了。

赵知独身立于垂花门前,院中各处走动着小厮婢女,她随意招招手,小丫鬟上前回话。

“我们几时走?”

那丫鬟怀中抱的是往年裁衣剩下的珍惜布匹,因为少见所以林逾静都收集起来,请专人打理。

丫鬟压低了头:“管家说越快越好,叫我们后日之前收拾干净。先前夫人要请风水先生来挑选吉日,如今还未敲定。”

收拾好家当,还要宴请亲朋好友,再祭祀祖先,颇为复杂。

回完话,院中又忙碌起来,像是雨前忙着搬家的蚂蚁一般。这院中,又只剩下赵知一个闲人了。

赵府的家当不多,赵渡的家产多数分布各地,他手下继承了太爷的赵氏钱庄,各种庄子铺子遍布大燕。此番回来,只收拾了常用的物件,至于一些桌椅箱柜留在此处,与此一同留下的,还有一些专门洒扫收拾的仆从。

安排罢,赵知躺在闺房的榻上,离家许多日,还是自己房中的床榻最舒服。她想着定要央求母亲将这张榻安置在新家中,想着想着,意识飘远去,渐渐睡去。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