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宫,罗定从殿外看向殿内,高处的台阶上皇位空空如也。
台阶下,往日井然有序的大臣们,三两一群,你拉着我,我拉着你,吵吵嚷嚷不休,混乱得如同民间的菜市场。
这样的场面已经维持多日,罗定目光闪了闪。
主子送他入宫前,和他说:定儿,你入宫后,要把自己的当成真正的太子的人,把瑞王府的一切都忘,甚至即使义父有危险,你都不能主动暴露身份。
“可是,义父,这样您送我入宫来岂不是就没意义了吗,孩儿想帮您。”
义父拍了拍他的肩膀,“在皇上身边好好的隐藏身份才能在最关键的时候帮到为父。”
十七年来,他一直按照义父说的去做,对瑞王府敬而远之,对瑞王府的事情也从不多问。
慢慢的,他取得了太子的信任,太子登基后,他成为除魏邕以外,第二被皇上信任的内官。
自从他入宫后,和义父仅有三次联系,一次是先皇驾崩前,义父让他协助先皇身边的宫女,在先皇的水中加了些东西。
先皇的身体本就被掏空了,那杯水后,先皇没多久就突发头疾而去。
第二次,是当今皇上刚登基后重用尹明奎,他将尹明奎向皇上献计,除去义父的事情告知了义父。
第三次,是义父让他打听清楚皇上在冬祭祀时的行踪。
昨晚,他第四次接到了宫外的密信,不是义父送来的,是世子送来的。
主子离京前让他盯紧皇上,无需听其他人的吩咐,包括世子。
从义父出京的那天起,他便知道,义父的反击开始了。
义父蛰伏那么多年,终于要出手了,他的命是义父给他,为了报答义父就是要他命都可以,义父却让他保护好自己。
义父要他尽量保全自己,可是他怎么能对义父真的视而不见呢。
如今义父即将起事,裴昌世子是义父的嫡子,也是义父钦定的继承人,他有命,他要从。
罗定烧掉了枕头下的那张纸,看着灰烬残留在香炉中,心中有了计划。
第二日,他来到交泰殿外面,皇上这几日将大臣们拘在大殿中,严令在没相处对策前,除了吃喝拉撒,不准出宫。
正是午时,用午膳的时间,魏邕指点着御膳房的提膳太监,“小心着点,里面的大人们不能怠慢,否则皇上要了你们的小命,杂家可保不住你们”
看见罗定,翘着兰花指,“罗定你小子跑哪里去了,正是忙的时候呢,正好你来了,你去盯着御膳房的人,让他们好生伺候宣政殿里的大人们用饭,可别怠慢了大人们。
用帕子抹了抹头上的细汗,又说:“皇上吩咐了,让他们抓紧时间想出抑制物价的对策,皇上几天都没睡好,人都瘦了,这些大臣也真是太无用了些,这么些天还没想到法子,真是急死个人,可恨我不能替皇上分忧。”
“是,公公,对了,京城的陈家和王家,是哄抬粮价的罪魁祸首,皇上打算如何处置呢。”
之前皇上让他去查陈家和王家的底细,还说以“秦公子”的名义向陈家和王家的买米,现在,他问这句话不算僭越和突兀。
魏邕看了一眼罗定,哼,臭水沟里的老鼠,终于要从洞穴中出来了,小子,等的就是你露头。
魏邕故意叹了口气,“哎,前几日在殿内,工部的葛大人也在问这事儿,皇上说了,现在砍了那两家人,这物价不但不会恢复,反而更加无法遏制的涨价,怎么处置皇上皇上也头疼得很,现在还没有一个定论,你等着皇上的旨意就是了。”
罗定躬身答:“是。”然后低着头:“那小人这就去盯着御膳房的人给大人们送吃的。”
而在魏邕看不见的地方,他的眼神变得幽深。
“嗯,快去吧。”罗定低头时,没看见魏邕嘴角露出嘲讽的笑意。
御膳房的人将饭菜送进大殿,罗定拿起茶壶,亲自为各位大人添茶水。
这些大臣见皇上身边的贴身太监亲自给他们倒茶,对罗定很是恭敬,太监是天子身边的人,他们的一句话,可比有些臣子的话更管用,谁也不会主动去得罪这样的人。
“各位大人,皇上知道各位的辛苦,特命我来看看你们还有什么需要,皇上为了粮价之事,连续好几日都睡在书房,还望大人们赶紧想出对策,为皇上分忧。”
罗定从不因为自己是皇上身边的近侍而跋扈,相反他多年来十分低调,魏邕偶尔的刁难,他也并不在意,因此大家对这个皇上身边的第二大太监,也都很是喜欢
有借机想要攀谈的,围在罗定身边询问一二,其中便有礼部尚书。
“罗公公,你要让皇上保重龙体,都是我等无用,不能解皇上的忧。”
罗定道:“皇上龙体无恙,只是如今京城物价着实疯狂,皇上也是担心会因此生变。”
“哎,谁说不是呢,也不知道这样下去,会不会影响下个月的科举啊。”
礼部尚书显然是想通过罗定,试探陛下的口风,科举眼看就要举行。
在这样关键的节骨眼上,发生了京城粮价之事,若是因此让科举出了差错,他这个礼部尚书岂不是要步户部尚书的后尘。
如今户部侍郎已经下了大狱,户部尚书还在家等待调查,二人能不能全须全尾的回来还两说。
他是真的怕自己头顶上的乌纱帽不保.
“这,奴才就不知道了。”罗定给所有人倒了茶,却发现有一人不在,“咦,怎么多出一碗茶来,哪位大人还未喝上热茶呢。”
礼部尚书端着茶碗,道:“哦,罗公公有所不知,兵部邓大人好几日未来上朝了,也不知有什么事情。”
罗定眼睛微微转了转,没再多问,“既然如此,那奴才便不打扰大人们休息了。”
一旁坐在椅子上的谢祖亮,举起茶碗的手,在罗定离开时停顿了一瞬,茶碗挡住脸,也挡住了他探究的眼神。
四下无人,夜已深。
罗定将身子躬得低低的,在树影子的掩饰下,来到皇宫一个偏僻的沟渠旁。
这沟渠通过宫几道宫墙,流向宫外,他将小手指大小的竹筒放入沟渠。
竹筒顺着沟渠流向了下一道宫墙,没有多停留,有悄悄的离开了。
他离开后,一道黑影从沟渠前方一闪而过。
“皇上,皇上!”魏邕一脸又想笑又克制的表情,来到皇上身前,“您果真料事如神,老鼠露头了。”
魏邕说着,来到皇上身旁,小心的从袖子里拿出一个手指大小的竹筒,呈给皇上。
因怕里面有什么毒物,他早打开检查过,里面没有毒,就只有一张纸条,就是罗定那小子传递的情报!
裴玄度打开纸条,纸条只有巴掌一半大小,上面写着:“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老鼠能够隐藏多年,又怎会轻易被人发现,这并不是他们真正要传递的消息。
不过,既然已经从暗无天日的老鼠洞中出来了,他便能顺着这些老鼠脚印,找到老鼠真正要去的地方。
裴玄度问:“现在是几时了?”
魏邕看了看大殿外的天色,回答:“回陛下,已是戌时末。”
“今日罗定可去过其他地方。”
魏邕答:“罗定今日去了交泰殿后,便是在宣政殿听候吩咐,倒是没去过其他地方。”
他又仔细想了想,不对,罗定虽没去过其他地方,却和其他人接触过,“有个小宫女跌倒,他扶过那小宫女。”
裴玄度眼神凌冽,呵,宫中的老鼠果然是一窝一窝的,他冷声道:“还不快去找人,这宫女去过的地方都给我仔细的找,记住,不要惊动老鼠们,朕要的是他们传递的路径,明白吗?”
“是,奴才明白了。”
魏邕走后,丘于来禀告,“皇上,谢大人已经在后殿中等着了。”
裴玄度起身,谢祖亮已经垂手等在那里,皇上的人避开其他人,在他回府途中,将他带来这里。
对皇上私下深夜召见,并不惊诧。
在严州知府刘允,递上严州洪涝的奏折来时,而皇上没有立刻采取有效办法,立刻平抑物价,他便知道皇上有其他打算。
裴玄度看着眼前闭目松弛站在后殿的谢祖亮,那梦中,谢祖亮一生殚精竭虑。
在他死后,坚定的扶持他的儿子,可惜那个儿子不争气,听信奸臣之言,将忠心刚正、直言进谏的谢祖亮赶出朝堂,最后他在回乡的路上抑郁而终。
如今朝廷内外交困,正是用人之际,谢祖亮算是朝堂上的定海神针,接下来的科举,交给他在合适不过。
“谢大人,请坐。”
谢祖亮在皇帝下首坐下“不知皇上召见所为何事。”
“今日请谢大人来,是为了粮价的事情,更是为了瑞王举兵谋反的事情。”
谢祖亮差点从座位上跳起来,“什么!” 他想过所有可能性,却没想到是瑞王举兵谋反的事。
看他的震惊,裴玄度想,如今朝堂上大多数人恐怕都如谢祖亮一般,不相信瑞王会举兵谋反。
而那个梦中,瑞王的确借着严州洪涝,朝廷原气大伤,没过多久,便打着拯救黎明百姓的幌子,举兵谋反了。
瑞王联合和北军的冯崇,加上他的府兵,还有其他几个州的乌合之众,竟然有二十万大军之多。
瑞王举兵后,开始的几年的确让他吃尽苦头,最后因为无人可用,又为了鼓舞士气,他不得不御驾亲征。
如今,谢祖亮这样的臣子尚且不信瑞王会光明正大的举兵谋反,何况其他大臣呢。
这些人,有的是想坐山观虎斗,有些则是不想相信,或者不敢相信。
他们恐惧瑞王,更胜于恐惧他这个刚登基没几年的皇帝。
谢祖亮看着年轻皇上眼神中泛起浓浓杀意,他终于明白,皇上是要下定决心出去瑞王这个开心头大患了。
“皇上说瑞王举兵谋反可有依据?”其实谢祖亮在开始的震惊后,很快反应过来,这次严州洪涝、京城粮价之事恐怕和瑞王退不了干系。
果然,他问完后,皇上将尹明奎的奏折递给谢祖亮。
在烛火下,谢祖亮看完了奏折,上面的每个字都让他触目惊心。
瑞王竟然如此胆大妄为!居然能够想出挖掘驰河河堤水淹严州这样的事情,他的企图明显,真是将百姓视为蝼蚁!
看完奏折,谢祖亮表情严肃,起身跪下,“皇上,瑞王狼子野心,请陛下发兵征讨瑞王,铲除此等有乱臣贼子!”
谢祖亮的反应,倒是着实出乎在裴玄度的意料之外,他本以为这位谢大人是保守派,看来是他对他不够了解。